《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 发布人:bgsh
  • 发布时间:2014-09-19 09:08

46期县级班 张丰乐

扬帆西行,哥伦布名垂青史的结论:地球是圆的!从那时起,无论哪个国家,不管哪种文字,老一辈口传身授,教科书言之凿凿,告诉我们的仍是这个真理般的结论:地球是圆的。直到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一声惊呼——地球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 顿时引发全球关注。

为了撰写《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调研报告,我花了近一周多的时间读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总体感觉像在读小说而非理论书籍,因为理论的东西让人总觉得很枯燥乏味,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我认为这恰恰是作者的成功之处。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形象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来解读全球化知识,令人耳目一新。但读完之后,冷静地一做分析,你就能感到,在近乎煽情的语言下覆盖着不少牵强附会的解释,有时为了情节的生动作者舍弃了真理,所以难免使读者在一些地方囫囵吞枣甚至干脆看不懂。我们得原谅作者,他本人并不是经济学家。再说我向来以为,一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句句真言,而在于它能够给人精神上的启迪,哪怕只有一个词语触发你意识的火花,那么阅读它就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这本书中让我在享受轻松阅读的乐趣中获得了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而如果让我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就是看不下去。

我认为,《世界是平的》非常经典地讲述了全球化的进程以及现状,包括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作者提出了许多原创式的看法,新颖独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观察事物的全新角度。例如,作者提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们有不同的使命。人类的发展是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的过程,再加上人们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天性,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来来为直接创造财富,同时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从微观的操作层面来说,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有可能存在很多的随机性,但是宏观上,整个大的角度来说,这个规律不可违抗。用一个例子来阐述,就是带来“地球是平的”的理念的是信息宽带技术,正是技术的发展成就了各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这是历史的潮流,个人无法更改。你如果没有顺应历史潮流,你必然被淘汰。即使你顺应了潮流,还要看你如何具体操作。

书中还提到,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可以看成各种各样的人分工合作的一个大系统,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幸福呢?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长处,它在从事自己长处的领域时它的财富生产率更高,所以和谐的社会要让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整个社会的大机制是如何来做到这点的呢?经济的调控,这样使得每个人的个人最优化的选择会达到社会的最大的最优化。当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他就会得到社会更多的回报。同样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够真正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价值,那么社会为了鼓励你去做这件事情,它就会给你更高的回报。但是人本身是一种贪婪的动物,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顾忌整个社会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律的手段来保证。

个人觉得,该书作者的文体自成一家,速度与噱头兼具;他很会讲故事,但总是很快讲到重点,绝不浪费读者的时间;他常为自己的观察铸造新词,这些新词并很快广为流传;他那个人化的表述方式让人倍感亲切,读者仿佛能够和他一起周游世界,时而印度,时而中东,时而美国,时而中国——感受着科技和全球经济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变化。在深入观察和解释了全球化进程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后,他用这本全新的著作《The World is Flat》,告诉人们:世界平坦化的趋势已经发生,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3.0新纪元。世界正从小变成微小。这一切,将对国家、公司和个人产生深刻影响。文中也提到了普通人上传信息的重要工具——博客、播客。这一新鲜事物一旦被大多数人理解、掌握,世界的传媒历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就像无数球迷已经开始从网络上到B2BPPLIVE上看英超、欧冠的直播了。也许某一天(很快就该来临),他们像电视一样清晰,电视应该就只是一个电脑的显示器了。

《世界是平的》让平素自认为很了解世界的人们更加认识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更加了解了世界,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