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于德 为官于民 为学于勤
第22期中青班 陈景春
金秋九月,我带着兴奋,带着责任,带着单位的期待,有幸参加了市委党校第2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转眼之间,已过去一个半月,培训也已日程过半。这40几天的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收获了精神的振奋、思路的开阔、理论的升华、观念的更新,对为人、为官、为学有了新的感悟。一、为人于德
常言道:“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为人于德”,就是做一个明事理的人,一个纯粹干净的人,一个远离俗套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对于年轻干部的我们来说,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与群众同甘共苦,而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实际上,干部除权力所带来的强制性支配力量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感染群众,而要拥有这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必须心里装着百姓,做个实实在在的好人。要把握住操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常存“慎独”之心,保持清醒头脑,走好从政为官的人生路。二、为官于民
干部,不管是什么级别,都被老百姓称之为官。为官之道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历朝历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学习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课程,我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干部,首先要树立责任意识和工作目标。这种意识和目标就是要从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基层环境的实际出发,时时处处为老百姓利益着想,研究制定每一项政策措施,都必须以“为民”为前提,符合民情、顺乎民意,符合客观规律。其次干部要具备服务于民的本领,包括个人意志、组织决策、知识理论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努力探索,炼就一身为群众工作的过硬本领。要用务实的作风取信于民,树立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再次就是干部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我们周围有一些干部心浮气躁,在对待职位、权力、利益问题上坐不稳、沉不住,往往意气用事,动辄牢骚满腹,或不择手段。须知,世界永无止境,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功名利禄更是过眼云烟。所以,烦躁之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做了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使自己的心情复归平静,复归为官于民之心。三、为学于勤
在工作中已明显感觉知识的老化和不足,时时有力不从心之烦恼。在这学习的日日夜夜,在聆听了老师们精辟入里的讲课后,在老师们广博高深的学识熏陶中,再次点燃了自己心中学习的激情和动力,重新找回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为学于勤,就是要勤读书、勤思考、善谋略,争做学习型干部。不重视学习的人:“说”,说不好,说不透,因为理论功底浅,讲话枯燥乏味,只会说空泛话、大锅话、外行话;“做”,做不好,做不了,因知识储备不足,工作力不从心、事倍功半、疲于应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时时处处勤于学习,只有先学一时才会先干一步,只有深学一点才会高人一筹。在信息化社会,知识作为第一资源正发挥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党的干部只有在学而知之、学而用之中才能脱贫、脱俗、脱愚,增强自己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学于勤,要远离浮躁,远离诱惑,远离应酬,挤出时间,把别人吃饭的时间用在读书上,独守孤灯,心无旁骛,博览群书,快乐地读书,恬静地思考,厚积而薄发,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