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无悔的选择
  • 发布人:xgch
  • 发布时间:2014-11-28 15:34

无怨无悔的选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22期中青班 巴艳红

参加市委党校第22期中青班1个半个月以来,不仅在党校老师和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理论,还终于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许多一直就想读的书。其中,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让我受到强烈撼动,感触颇多,如同书名所喻示的,毛姆在这部小说中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本书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了整个故事,讲了正值中年的英国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放弃优渥的职业和地位,“被魔鬼附了体”一般出走到巴黎,一心追求绘画的艺术理想,饱受贫病交加而不改其志,最后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过了几年平静生活后惨死于麻风病,而他的作品生前籍籍无名,直到死后才被人发现、受人追捧。

   书中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也绝非特例。书中的“我”所认识的犹太医生阿伯拉罕,也是主动放弃了令人嫉羡的升职空间,辞职到亚历山大港一辈子做了个普通检疫员。“我”由此提出自我设问:“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这本书看着可能会让人觉得纠结,与以前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习惯于用自己是常人的标准去衡量那些有个性的人,觉得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梦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质来衡量。我们并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为了梦想而放弃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力。

用斯特里克兰德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他们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后悔,要是自己也迈出了当时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后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果说他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诱惑,多么妖艳,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处在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大众。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曾有过理想,大多数人却又不得不活在现实当中。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抬头仰望那轮理想的明月,还是卑微地俯身拾起脚下的硬币呢?我觉得,能够无怨无悔地做出选择,无论选了什么,都是幸福的。可惜很多人都是在俯仰之间徘徊挣扎,为自己的选择心有不甘,什么都不愿舍弃。

天才的人生轨迹,也许离我们很遥远。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大多数人慢慢都学会了在现实面前弯腰低头,踏踏实实地过生活,寻找最平淡安全的幸福,并对那些追逐梦想的行为报以淡然一笑。我不敢说我看懂了这本书,但是谁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不论是选择“六便士”还是选择“月亮”,都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满地都是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