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县级班 赵汝升
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5月3日至7日,我参加了第49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赴临沂接受党性教育活动。在5天紧张而又充实的行程中,通过聆听临沂市委党校陈燕红老师《弘扬沂蒙精神,锤炼坚强党性》专题授课,参观红嫂事迹纪念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刘少奇在沂蒙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以及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一路走来,一直被感动着,也一直在思考着、感悟着,沂蒙精神让我心灵上受到了洗礼、精神上感到了震撼、意识上得到了加强、思想境界得以升华。我觉得这次现场教学活动组织严密、形式灵活、效果明显,获益匪浅、感悟颇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艰苦年代,沂蒙人民为什么要坚定的跟着共产党,甘愿奉献牺牲一切?此次党性教育之旅,也让我认真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和平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但无论从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群众观念、工作业绩等各个方面,对照起来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面对革命先烈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沂蒙人民,面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以拳拳之心来回报。
感恩之心。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果实;沂蒙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最后一口饭作军粮,最后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拿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推动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根据资料记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10万多革命先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大青山突围战中英勇牺牲的陈若克和她刚出生的女儿,陈明、辛瑞夫妇相继牺牲的英雄事迹虽早已知晓,但再次听来仍禁不住潸然泪下。倘若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没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知恩、感恩、报恩,既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准则,也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所得,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平心静气,宽以待人,作为党员干部,既要踏实工作回报组织、心系群众回报社会,更要引导带动身边群众树立感恩组织、感恩社会、感恩人民之心,自觉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回报革命前辈的英勇奋斗和党的教育培养。
责任之心。“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三十二名妇女在冰冷的河水中用双肩架起“火线桥”,“沂蒙母亲”王换于开办战时托儿所,精心养育了80多名革命后代,自己的四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沂蒙六姐妹奋不顾身、无私拥军支前……,沂蒙红嫂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我们无不深受感动,红嫂们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实际行动体现着无私奉献的朴素情怀,在顽强坚韧的保家卫国斗争中诠释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责任就是使命,做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要求我们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牢记嘱托,不负重望。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应该体现在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带头发挥主人翁精神、乐于奉献的日常行为中,体现在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职业道德中,勇挑重担、奋进前行。只要全体党员干部从点滴做起,勇敢地扛起富民强国的伟大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进取之心。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九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段不平凡的风雨历程,我们的党在不断改革、不断进取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革命前辈们经历了无数艰难磨砺才走到今天,我们更要把党的事业继承好、发展好,“得过且过”,“守摊子、混日子”的想法要不得,这些思想只会让我们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进取之心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动力。我们正置身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尤其需要保持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一股激情勃勃之气,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无数事实表明,只有那些敢想大事、敢成大事的人,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发展,才能不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那些因循守旧、瞻前顾后的人,只能迟滞事业的发展,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
创新进取是保持生机、不断进步的源泉,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创新一行,才能使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做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要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时刻牢记使命,敢于攻坚克难,不怕挫折,不负党情、不愧民心,才能把革命的火种继承好,把发展的使命完成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全党干部“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满眼碧绿的沂蒙山下,站在英雄们战斗过、牺牲的地方,敬畏也便寻到了根——敬畏历史,就是要缅怀党领导军民浴血奋战的那段红色记忆;敬畏百姓,就是要牢记人民群众无私支前的那片鱼水之情;敬畏人生,就是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无限的人生价值。一个人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循自然规律与道德规范行事,追求和谐与善美;如果无所敬畏,则很容易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必然是可怕的。党员干部尤其要在权力面前要保持敬畏之心,始终做到谨慎用权、民主用权、秉公用权,坚持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
敬畏体现为官做人的态度与境界,权力和使命是人民托付给我们沉甸甸的责任,面对这份重托,面临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诱惑,需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不碰“红线”,不触“底线”,不踏“雷区”,自觉秉公办事、廉洁用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平常之心。常怀平常之心,就是要以平衡的心态对待名利得失。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跟革命先烈和沂蒙群众所舍所失相比,我们今天的所谓得失根本不值一提,而且总体上讲,现实中党员干部的得大于失。我们的成长进步,固然与个人奋斗分不开,但更是组织教育培养的结果,无论组织上安排我们做什么工作,都应当知恩知足,心存感激、多干事业才对。内心一失衡,行为就要失范。这样的人,即使一时得到满足,也会欲望膨胀、贪心不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往往会心生邪念,通过非正当手段谋权谋名谋利。“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有烦恼。”这虽然一段调侃语,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讲,看淡名利得失,不无启示。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才能在喧闹复杂中凝神静气,不为纷繁万象所扰,才能做出不愧对革命先烈的一番业绩。
总之,通过几天的学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真心的拥护爱戴、无私支援乃至生死与共,对近几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反思自身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意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把沂蒙精神内化为对工作的动力,把满腔的忠诚和精力用到党的干事创业中,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