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永怀——赴威海异地教学心得体会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3-07-21 14:25
崔建国
赴威海异地教学期间,随着教学现场的转换,情绪也在不停变换:驻足刘公岛,悲愤之情难以言表;登临天福山,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考察威高、金猴集团,倍感振奋;参观华夏城,深受震撼。而感触最深、感慨最多的,当属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
对郭永怀的事迹,之前也了解一些,但既不全面,也不具体。这次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看着一幅幅照片和实物,特别是观看相关视频和专题片,郭永怀的形象瞬间丰满起来、高大起来。参观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样,感动、钦佩,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怀念郭永怀,并且这种怀念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就在于,在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有着太多闪光的东西。他们不惟有高深的学术造诣,更有着高洁的人格操守,高远的人生追求。在当下,这些无疑更具意义和价值。
我们永怀永怀,怀的是他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郭永怀就属于这一群体的优秀分子,他从小就立志求学、报效祖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期间,郭永怀从事科研工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由于经常会接触一些机密资料,美方要求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56年秋,功成名就的郭永怀,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回到他魂牵梦萦的祖国,并成为两弹一星元勋。可以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综合实力,郭永怀无愧于“共和国脊梁”的称号。我们怀念郭永怀,是因为他对祖国爱的深沉、爱的执着。反观那些嫌弃祖国、一去不复返的所谓“精英”、那些处心积虑诋毁祖国的民族败类、那些帮着外人欺辱祖国的形形色色的汉奸走狗,更加衬托出郭永怀的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郭永怀这样的爱国者、建设者。
我们永怀永怀,怀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奉献精神。郭永怀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尊敬和热爱。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有这样一段话:在郭永怀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他,人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每年的牺牲纪念日,人们都会用各种形式纪念缅怀他。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的就是郭永怀这样的人。斯人虽逝,风范长存。郭永怀为祖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最令人唏嘘不已的还是他牺牲时的壮举。1968年10月5日,郭永怀乘机赴北京汇报工作,飞机失事,在坠机起火一瞬间,他把装有实验资料的公文包放在胸前,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血肉之躯把资料完整保留下来。在陈列馆里,讲解员讲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们都被深深震撼了。飞机失事不过短短十秒钟,就是这短短十秒钟,郭永怀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人生的升华。这种彻底的奉献精神,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我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但郭永怀身上的闪光点,不会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变迁而黯淡,只会放射出愈加璀璨夺目的光彩。郭永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郭永怀事迹,值得我们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