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旗渠精神 展现新时代担当——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4-04-24 17:06

薛凤山

3月10日,我随市委党校第82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异地教学来到红旗渠现场,目睹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聆听了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陈晓萍所做的《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的讲座。我深深被红旗渠的宏伟和林县人民的坚定的信念、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敢于探索的勇气感到震撼,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洗涤了心灵,受益匪浅。
一、 基本情况
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为艰难的自然灾害时期,为了改变当时林县常年干旱缺水的面貌,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大无畏精神毅然向旱魔和贫困宣战,向大自然宣战,同时也是向自己宣战。靠着自己一双手,用最原始的工具,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山凿渠,建成了红旗渠。红旗渠总长1500多千米,总干渠长70.6千米,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全程坡降仅有10米。先后10年的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架设152个渡槽,修建各类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达2225万立方米,建成一、二类水库48座,提灌站和小型发电站45座。使整个红旗渠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极大地促进了林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了生态,造福了子孙后代。红旗渠的建设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逐渐凝聚成一座精神丰碑,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旗渠时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二、 我们应该从红旗渠学到些什么
红旗渠作为历史的见证,永久的丰碑,其蕴含着丰富的财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吸收、消化。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修建红旗渠的根本保障。红旗渠之所以能够建成,之所以深得民心,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在这项宏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县委之所以决策建红旗渠,是因为想切实解决困扰全县人民用水的问题。特别是看到1959年大旱对林县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坚定了信心。他们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可以说是党的意志与人民意志的高度重合,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充当中流砥柱,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处处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县委书记、总设计师杨贵亲自参加劳动和排险队长任羊成在排险时自己拔掉4颗牙的故事,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干劲。这种与人民群众同甘苦的精神,这种冲锋在前的带头作用,深得民心,形成了一种最有效、最强大、最直接的影响和带动能力。事实证明,党的坚强领导,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红旗渠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激发了林县人民团结协作的力量,形成了合力、向心力和自觉行动。
(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曾有人因缺水渴死。“翻开林县志,满眼荒旱泪”。盼天下雨,盼泉长涌,盼水长流,盼吃水不出村,盼种田有水浇。“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是林县人民的真实写照。他们住山洞、睡窝棚、吃咸菜、啃窝头,凭着不畏艰险、敢想敢干的劲头,奋战在悬崖峭壁之上,拼搏于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壑搭桥。青年洞、神工铺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现实体现。渠道上一块块有棱有角裸露着道道凿痕的青石就是他们千锤万凿奋斗的真实写照。先后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红旗渠工地上,曾涌现出张买江一家三代人接力修建红旗渠的壮观场景。也有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排起三道人墙,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挡住了汹涌的河水,此情此景,足以震撼世人。
(三)开创了建筑史上的很多先河。纵观世界,在悬崖峭壁上修天河,绝无仅有。我作为一个从事建筑业多年的从业人员,深感震撼。其一,在悬崖峭壁上修建引水渠,体现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水利工程的一大创举。其二,全长70km的总干渠,高差只有10米。全程坡降只有1/8000,这就要求施工过程必须十分精准,不能有丝毫偏差,在当时施工水平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难度超出想象。其三,施工设备简陋,只有钢钎、钢锤、一台水准仪,土法上马,建成了堪称完美的工程,展示了劳动人民无尽的智慧。其四,整个太行山的石质以石英石为主,石英石在所有的石质中是比较坚硬的,开凿起来比其他石灰石、花岗岩要耗费好几倍的力气。其五,近十万人的庞大施工队伍,人员组织、材料供应、后勤保障、质量控制都是非常复杂的,值得认真总结学习。
三、学习红旗渠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当年修建红旗渠,目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是为民,这是初心和使命的召唤和体现。所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群众的问题,实现群众的期盼。只有这样,在奋斗新征程的路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带领群众干事业,共同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
(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就是实干。红旗渠十年磨一剑,成就伟大工程。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召唤,基层党员要深入一线察实情,心无旁骛干事业,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对标新时代、新目标、新使命,到急难险重的最前沿,磨炼胆识意志,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三)率先垂范,艰苦奋斗。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艰苦奋斗。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率先垂范,摒弃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思想,艰苦奋斗闯新路,艰苦创业再出发,不辜负时代的期望,把青春和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夙夜在公,扑下身子,加油干、苦干、实干,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