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自觉做担当有为的不懈奋斗者—在第82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韩吉辉
在这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非常荣幸地作为市委党校第82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的一员,参加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学习,今天就要毕业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在党校的精心安排下,在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下,我们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组织的深切关爱、党校的优美环境,老师们的严谨学养,同学们的良好学风,构成我们这段生活的光与影,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论述,还是对法治、安全、生态文明方面的讲解,都充满了理性的思辨和党性的光辉。在这里,我着重就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关内容谈点粗浅的认识。课程安排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传承延安精神、弘扬黄河文化的有关章节;异地教学中,我们聆听“四有书记”谷文昌苦战风沙的动人故事,观瞻人工天河红旗渠蜿蜒盘旋的雄伟壮美,感受安阳殷墟后商文明灿烂辉煌的丰厚底蕴,体会民族英雄岳飞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怀,畅游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吸吮着中华文明给予的丰厚养分,更加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翻阅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每到一处,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强调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在视察殷墟遗址时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文化自信,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有自知才有自信。我们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成为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重重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谷文昌精神”“大庆精神”等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我们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孔子2500多年前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正是孔子儒学赋予了她广博厚重的文化基因。东营是孙武故里,齐国故地,黄河从这里入海,胜利油田在这里诞生,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黄河文化、石油文化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雄奇壮阔、多彩斑斓的优美画卷,我们应该好好挖掘利用,传承创新。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积极弘扬者。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的用典出自“六经”中的《礼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也以其丰厚的思想财富滋润了马克思主义,二者相互契合,相互成就,焕发出了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德不孤,必有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为学、为政、为人方面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丰厚涵养,提升修养,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气象,体现新作为。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当前,我市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断汲取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和干事创业的原生动力,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勇于担当有为,坚持不懈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