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委党校 树立人才兴校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21-12-14 16:22

利津县委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不断改革完善创新引才用才育才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抓好党校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代县级党校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是列入计划“引”。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将县委党校人才引进纳入“凤凰城引才计划”,新增加编制和参公人员退休后空出的编制用于专职教师的引进,从“双一流”等高校为县委党校引进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专职教师。目前,利津县委党校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达到全体职工总数的41.18%,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创新模式“带”。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青藤计划”,建立“导师制”培养机制。在教学上实行“一对一”结对传帮带,骨干教师对年轻教师的备课授课给予指点,在科研上按照老中青结合成立课题组,由老带新,薪火相传,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三是培训提升“育”。健全全员练兵机制,搞好岗位练兵,坚持业务导向,其他工作为业务工作服务,全员备课,全员上讲台,全员搞科研,全员从事业务工作。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每年都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研讨30人次以上。充分利用中央党校网络课、省委党校“种金顶云讲堂”网络专题课等线上资源,组织网络培训,切实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组织好年轻教师教学竞赛,在竞争中锻炼提升。开设内部业务讲坛,由教学、科研、写作、课件制作等方面突出的同志,每月开展一次业务讲堂,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指导。定期举办年轻教师论坛,年轻教师轮流讲体会、思考、感想,让年轻教师在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总结中实现提升。

四是完善机制“促”。制定人才强校战略规划,实行“一四二”培养模式,引导青年人才制定一个“发展规划”,推进“涵养党性、富养学识、实践锻炼、业务提升”四方面建设,配套“组织措施、个人措施”两类措施,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夯实人才基础。建立了新课报备审核、实战试讲、修改情况听审、末位淘汰等八项机制,引导教师用心用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制定《中共利津县委党校名师名课名作评选办法》,开展名师名课名作评选,从教学、科研、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评价,两年评选1名名师,每年评选3个名课,2个名作,鼓励干事创业、多出成果。定期汇总通报工作成绩、成果,开展内部竞赛,全面激发年轻教师的活力。

近三年,利津县委党校年均培训干部3000多人次,年均举办1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5期,基层党校年均培训党员2万多人次,年均完成课题13项,县委主要领导签批4项,年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3篇,年均论文获奖30多篇,被授予“第一届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年轻教师中,3名教师晋级高级讲师职称,1名教师晋级讲师职称。1名教师在全省“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宣讲比赛中荣获理论类第一名;1名青年教师荣获全省党校系统“党校青年讲党史”暨“守正创新心向党  建功立业新时代”微党课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东营党校名师”称号;连续三年参加全市党校系统课堂教学观摩竞赛荣获一等奖;1名教师被东营市委授予“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1名教师被评为“利津榜样”,1名教师被评为“利津最美职工”。